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快讯 > 媒体报道
坚忍不拔,让人生磨砺成为精神源泉 admin • 2017-08-11 16:54:59  

坚忍不拔,让人生磨砺成为精神源泉

 

在通往数学王国的道路上,徐宗本坎坷的人生磨砺成为他攻克数学难关的精神源泉。

1955 年,徐宗本出生在秦岭深处柞水县凤凰镇三里峡,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。父亲是一位老中医,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,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。然而,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在“文革”时却遭遇了冤假错案,家人经历了抄家、批斗、歧视等痛苦折磨。在磨难中,徐宗本学会了自立,5 岁就开始给长期卧病在床的母亲做饭,并进入村办小学读书,每天上学单程要赶 3 里山路,而早餐则是柿饼撕开后泡在水里吃。11 岁时他开始替父亲誊抄要求平反落实政策的申诉书。童年的艰辛,造就了徐宗本吃苦耐劳的非凡毅力。也因此,能够学习对他来说已成为一件最轻松愉快的事情。

1973 年,18 岁的徐宗本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数学,三年后被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。在此后的青春岁月里,徐宗本虽为大学教师,却依然像学生一样约束自己,坚持学习数学专业的本科课程。

1978 年,徐宗本参加我国第一批研究生考试,报考“数学王子”陈景润的研究生,结果却未能如愿。这一挫折对他影响极大,他深刻地认识到:“搞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尤其是数学这门基础学科,如果没有坚实的积累,在科研中是很难出成果的。”为此他痛下决心,给自己定了“五项铁律”:一是坚忍不拔地学习、研究;二是与学习无关的事一律不想;三是坚持锻炼身体,保持旺盛精力;四是调节营养,活跃生活;五是注意思想修养,不放弃也不骄傲。

这五项“铁律”,徐宗本一坚持就是数十年。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,他体味到了一个个人生感悟:“只要有坚定的毅力,知道远方的彼岸是什么,就一定有能力到达彼岸。”“播种行为,可以收获习惯;播种习惯,可以收获性格;播种性格,可以收获命运。”“一个人在努力的过程中也可能失败,但不意味着永远失败,只要坚持,就能成功。”

坚定不移,用言传身教打造团队精神

徐宗本做学问有自己的“性格”,带领团队也有自己的“方式”。他时常说:“同样是做科学研究,为什么不做到最有价值?那就要与国家需求相结合,科学研究需要高质量、高素质。”因此,他以“立志、方向、素质、卓越”来鼓励研究团队和学生如何走向成功。

目前,徐宗本所在的团队信息与系统科学研究所,是一个拥有 40 多名成员的“大家庭”。作为团队带头人,他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更多地关注别人的成长,要给别人更多发展机会。在徐宗本周围因此形成了无数个“精神团队”:做科研有一支过硬的交叉学科团队,做管理有一支志同道合的行政团队。

不过,在徐宗本的团队工作和学习可并不轻松。因为这个团队不仅有着严明的纪律,而且“能容忍愚钝、决不能容忍懒惰”。徐宗本自己说到做到,也以身作则,用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。

学生交来的论文,无论再忙,他都反复认真修改,一篇论文从头到尾修改五六遍都算少的,据说最多的还有改 30 多遍的。为了避免不合格的论文因某种原因侥幸过关,他往往通宵达旦地为学生修改论文。第二天当一份改得密密麻麻“面目全非”的论文放在学生面前时,学生感触颇深,暗下决心要勤奋学习,严格要求自己。

徐宗本以这种方式向学生表明了自己的治学态度:坚持职业道德,绝不为任何学生“放水”。“论文作为学生的产品,一定要保质保量。教育如果就这样一个个‘放水’,那么我们的国家今后会走向何方?”徐宗本说。秦岭大山深处走出的徐宗本,满怀感恩之心,时刻不忘回报社会。当他当选院士时,遍布天下的弟子们难言欣喜,纷纷集资祝贺,他却将这些资金如数捐给学校设立“西安交大应用数学论文奖”以激励创新研究。在 60 岁生日之际,他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——号召家人和学生,组织并设立“希望之翼助学基金”,每年帮助两名没钱上大学的“山里娃”实现大学梦。他期望以这种方式回馈秦岭家乡的养育,让更多像他这样的“山里娃”依靠知识改变命运。

 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15-05-15 5 版 人物)





青少年奥赛公众微信号,扫一扫获得更多资讯
主办单位: Ø 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中心
Ø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协会
承办单位: Ø 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选拔赛组委会
Ø 梦想之星全国青少年英语风采大赛组委会
Ø 萌芽杯全国青少年语文知识竞赛组委会
Ø 中科希望文化传播